网校动态网校名师网校课程网校帮助学员心声课件更新免费试听招生方案快速选课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第3页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投稿人:  时间:2017-11-19   浏览次数:





1.12 非开挖埋管施工技术
1.12.1 技术内容
非开挖埋管施工技术应用较多的主要有顶管法、定向钻进穿越技术以及大断面矩形通道掘进技术。
(1)顶管法
顶管法是在松软土层或富水松软地层中敷设管道的一种施工方法。随着顶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已经涌现了一大批超大口径、超长距离的顶管工程。混凝土顶管管径最大达到4000mm,一次顶进最长距离也达到2080m。随着大量超长距离、超大口径顶管工程的出现,也产生了相应的顶管施工新技术。
1)为维持超长距离顶进时的土压平衡,采用恒定顶进速度及多级顶进条件下螺旋机智能出土调速施工技术;该新技术结合分析确定的土压合理波动范围参数,使顶管机智能的适应土压变化,避免大的振动。
2)针对超大口径、超长距离顶进过程中顶力过大问题开发研制了全自动压浆系统,智能分配注浆量,有效进行局部减阻。
3)超长距离、多曲线顶管自动测量及偏离预报技术是迄今为止最为适合超长距离、曲线顶管的测量系统,该测量系统利用多台测量机器人联机跟踪测量技术,结合历史数据,对工具管导引的方向及幅度作出预报,极大地提高了顶进效率和顶管管道的质量。
4)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顶管(简称JPCCP)拼接技术,利用副轨、副顶、主顶全方位三维立体式进行管节接口姿态调整,能有效解决该种新型复合管材高精度接口的拼接难题。
(2)定向钻进穿越
根据入土点和出土点设计出穿越曲线,然后根据穿越曲线利用穿越钻机先钻出导向孔、再进行扩孔处理,回拖管线之后利用泥浆的护壁及润滑作用将已预制试压合格的管段进行回拖,完成管线的敷设施工。其新技术包括:
1)测量钻头位置的随钻测量系统,随钻测量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在保证钻杆强度的前提下钻杆本体的密封以及钻杆内永久电缆连接处的密封。
2)具有孔底马达的全新旋转导向钻进系统,该系统有效解决了定子和轴承的寿命问题以及可以按照设定导向进行旋转钻进。
(3)大断面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施工技术
利用矩形隧道掘进机在前方掘进,而后将分节预制好的混凝土结构件在土层中顶进、拼装形成地下通道结构的非开挖法施工技术。
矩形隧道掘进机在顶进过程中,通过调节后顶主油缸的推进速度或调节螺旋输送机的转速,以控制搅拌舱的压力,使之与掘进机所处地层的土压力保持平衡,保证掘进机的顺利顶进,并实现上覆土体的低扰动;在刀盘不断转动下,开挖面切削下来的泥土进入搅拌舱,被搅拌成软塑状态的扰动土;对不能软化的天然土,则通过加入水、粘土或其他物质使其塑化,搅拌成具有一定塑性和流动性的混合土,由螺旋输送机排出搅拌舱,再由专用输送设备排出;隧道掘进机掘进至规定行程,缩回主推油缸,将分节预制好的混凝土管节吊入并拼装,然后继续顶进,直至形成整个地下通道结构。
大断面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施工技术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掘进速度快,矩形断面利用率高,非开挖施工地下通道结构对地面运营设施影响小,能满足多种截面尺寸的地下通道施工需求。
1.12.2 技术指标
(1)顶管法
1)根据工程实际分析螺旋机在不同压力及土质条件下的出土能力变化趋势,设计设定出适应工程的螺旋机智能调速功能,应对不同土层对出土机制的影响;
2)利用带球阀和有自动开闭的压浆装置,结合智能操控平台,使每个注浆孔都被纳入自动控制范围,远程操控、设定压浆参数,合理分配压浆量,在比较坚硬的卵石土层应设定多分配压浆量,比较松软、富水土层少压浆或可不压,起到有的放矢的功效;
3)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顶管施工承压管道,采用特制的中继环系统,中继环承插口应按照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承插口精度要求制作,保证与其他管节接口密封性能良好;
4)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顶管管节接口拼接施工,利用三维立体式拼接系统时,在承插口距离临近时,应控制顶进速度0.001m/s,宜慢不宜快。
(2)定向钻进穿越
1)采用无线传输仪器进行随钻测量,免除有线传输带来的距离限制,在井眼位置安装信号接收仪器,及时反馈轨道监测数据以及掌握钻向动态。
2)根据土层情况设定旋转钻头方向参数以及孔底马达的动力参数,结合远程操控平台智能化进行钻进穿越施工。
(3)大断面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施工技术
地下通道最大宽度 6.9m;地下通道最大高度 4.3m。
1.12.3 适用范围
(1)顶管法
1)特别适用于在具有粘性土、粉性土和砂土的土层中施工,也适用于在具有卵石、碎石和风化残积土的土层中施工。
2)适用于城区水污染治理的截污管施工,适用于液化气与天然气输送管、油管的施工以及动力电缆、宽频网、光纤网等电缆工程的管道施工。
3)适用于城市市政地下工程中穿越公路、铁路、建筑物下的综合通道及地铁人行通道施工。
(2)定向钻进穿越
1)定向钻进穿越法适合的地层条件为砂土、粉土、粘性土、卵石等地况。
2)在不开挖地表面条件下,可广泛应用于供水、煤气、电力、电讯、天然气、石油等管线铺设施工。
(3)大断面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施工技术
能适应 N值在 10以下的各类粘性土、砂性土、粉质土及流砂地层;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最大覆土层深度为 15m;通过隧道掘进机的截面模数组合,可满足多种截面大小的地下通道施工需求。
1.12.4 工程案例
(1)顶管法
上海南市水厂过江顶管工程顶进直径为3000mm的钢管总长度1120m;上海市引水长桥支线顶管工程顶进长度1743m;嘉兴市污水处理排海工程顶进2050m超长距离钢筋混凝土顶管;汕头市第二过海顶管工程顶进2080m,钢顶管直径2m;无锡长江引水工程实现2200mm钢管双管同步顶进2500m;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南干线DN4000钢混凝土顶管工程长距离顶进2039m;上海黄浦江闵奉支线C2标预应力钢筒混凝土顶管(JPCCP)工程成功顶进874m。
(2)定向钻进穿越
墨水河定向钻穿越工程,穿越长度为532m;珠海—中山天然气管道二期工程的磨刀门水道定向钻进穿越工程;郑州南变电站备用电源郑尧高速地下穿越工程;上海市轨道交通6 号线港城路车辆段33A标工程;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南区给水泵站工程;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市政道路及配套1标段等工程施工都采用了定向钻进穿越技术。
(3)大断面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施工技术
上海轨道交通 6 号线浦电路车站、8 号线中山北路车站、4 号线南浦大桥车站等。
1.13 综合管廊施工技术
1.13.1 技术内容
综合管廊,也可称之“共同沟”,是指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它是为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采取综合管廊可实现各种管线以集约化方式敷设,可以使城市的地下空间资源得以综合利用。
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主要分为明挖施工和暗挖施工。
明挖施工法主要有:放坡开挖施工;水泥土搅拌桩围护结构;板桩墙围护结构以及SMW工法等。明挖管廊的施工可采用现浇施工法与预制拼装施工法。现浇施工法可以大面积作业,将整个工程分割为多个施工标段,加快施工进度。预制拼装施工法要求有较大规模的预制厂和大吨位的运输及起吊设备,施工技术要求高,对接缝处施工处理有严格要求。
暗挖施工法主要有盾构法、顶管法等。盾构法和顶管法都是采用专用机械构筑隧道的暗挖施工方法,在隧道的某段的一端建造竖井或基坑,以供机械安装就位。机械从竖井或基坑壁开孔处出发,沿设计轴线,向另一竖井或基坑的设计孔洞推进、构筑隧道,并有效地控制地面隆降。盾构法、顶管法施工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对环境影响小,施工安全,质量可靠,施工进度快等特点。
1.13.2 技术指标
(1)明挖法
1)基础工程
综合管廊工程基坑(槽)开挖前,应根据围护结构的类型、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地面荷载等因素制定施工方案。
基坑回填应在综合管廊结构及防水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回填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管廊两侧回填应对称、分层、均匀。管廊顶板上部1000mm范围内回填材料应采用人工分层夯实,大型碾压机不得直接在管廊顶板上部施工。综合管廊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综合管廊基础施工及质量验收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的有关规定。
2)现浇结构
综合管廊模板施工前,应根据结构形式、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供应条件进行模板及支架设计。模板及支撑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应满足受力要求。
混凝土的浇筑应在模板和支架检验合格后进行。入模时应防止离析;连续浇筑时,每层浇筑高度应满足振捣密实的要求;预留孔、预埋管、预埋件及止水带等周边混凝土浇筑时,应辅助人工插捣。
混凝土底板和顶板应连续浇筑不得留置施工缝,设计有变形缝时,应按变形缝分仓浇筑。
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
3)预制拼装结构
预制拼装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模板,应采用精加工的钢模板。
构件堆放的场地应平整夯实,并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措施。构件运输及吊装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
预制构件安装前应对其外观、裂缝等情况应按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性能检验。当构件上有裂缝且宽度超过0.2mm时,应进行鉴定。
预制构件和现浇构件之间、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采用预应力筋连接接头或螺栓连接接头时,其拼缝接头的受弯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螺栓的材质、规格、拧紧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及《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的有关规定。
(2)暗挖法
1)盾构法
盾构法的技术指标应符合《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446的有关规定。
2)顶管法
计算施工顶力时,应综合考虑管节材质、顶进工作井后背墙结构的允许最大荷载、顶进设备能力、施工技术措施等因素。施工最大顶力应大于顶进阻力,但不得超过管材或工作井后背墙的允许顶力。
一次顶进距离大于100m时,应采取中继间技术。
顶管法的技术指标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有关规定。
1.13.3 适用范围
综合管廊主要用于城市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及维护的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
1.13.4 工程案例
北京天安门广场综合管廊、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共同沟、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昆明广福路和彩云路综合管廊、中关村(西区)综合管廊、上海世博园区综合管廊、武汉光谷综合管廊、珠海横琴新区环岛综合管廊、上海安亭新镇综合管廊、上海松江新城综合管廊等。

tags: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第3页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建工网校 | 建设工程教育 | 客服QQ | 网站导航 | 百度地图

严正声明 | 版权所有 建工网

豫ICP备14002508号-2 | 内容勘误邮箱:jsgc1618#126.com(为了防止垃圾邮件,请将#替换为@)